金华北山口村:年轻人回来了

更新时间:2025-09-07 04:20:55     浏览:

  

金华北山口村:年轻人回来了

  金东区赤松镇北山口村村民委员会办公室内,几枝插在透明玻璃花瓶里的青佛手散发着淡淡香味,带来视觉上的些许凉意。

  走在村里,沿途都是带着美丽庭院的小别墅,身穿不同公司文化衫的快递员行色匆匆。他们是来拿从这里发往全国各地的青佛手包裹的,多的时候一天要跑好几趟。

  北山口村有600多年佛手种植历史。这里的村民之前从没想过,祖祖辈辈在路边卖佛手的北山口人,现在坐在家里就能把佛手卖了;更没想过,一向在10月成熟后才出售的佛手,如今尚在绿色的幼果期就能卖,价格高,还供不应求。

  北山口村经济经历过一次大的飞跃。那是1998年,该村被命名为“中国佛手之乡”,开始举办金秋佛手节。此后,村民从之前“连病都看不起”,到盖起新房有了存款,生活条件成了附近几个村的“中上游”。

  只不过,多年不变的佛手种植、销售模式,让北山口在近些年陷入停滞不前的局面。年轻人吃不了种地的苦,宁可到外面打工;老一辈人年龄渐长,越来越难卖的行情逼得他们中一部分人索性放弃了种植。

  直到2020年,村里不知哪位年轻人想出了通过淘宝、抖音卖青佛手的点子,让北山口的佛手再次大受欢迎。带枝的像鲜切花那样插瓶,一枝能卖到30元;不带枝的拿来点缀案头,也显得清新文雅。

  32岁的邢雪晴是北山口最早一批开网店卖青果的年轻人之一。回村之前,她曾在义乌、上海外贸公司工作。

  她的网店就开在自家小洋房里。一楼除了电脑,到处都是包装用的纸板箱和刚从地里剪来的青佛手。

  我们到的时候,她去杭州了。她的父母正按照她留下的发货单让请来的三位阿姨打包:“周先生,1斤,2~3枝”“Fafan,5枝迷你”“释先生,无枝10斤,40~50个”……

  “平均每天要发100多个快递,差不多100公斤。”邢雪晴的母亲卢丽华介绍,他们家一直种佛手,以前和村里其他人一样,10月份佛手成熟后,拿到路边卖。“后来女儿说要回家开网店卖青佛手,我们觉得她异想天开,青的佛手谁要。但她想做就让她试试,没想到还真行。”

  “现在卖青果,秋冬季卖黄果。去年到今年,就3月、4月休息了一下,其他时间都忙。”一旁的父亲看似抱怨地插话,“我现在只需要专心种好佛手。种了16亩,去年产量1.5万公斤,一个都没拿到路边去卖,都是上门来拿的,赚得还多。她回来前一年十几二十万元,现在有四五十万元。”随后他又补充一句:“关键她不用出去了,全家人在一起,多好。”

  邢小兵出生于1981年,此前一直在外面做平面设计、文创刺绣。如今他也回到北山口,通过淘宝、抖音卖佛手相关产品。

  在他看来,佛手虽小众,对电商来说反倒是“蓝海”。作为北山口村民,有着天然货源优势,“最重要的是父母年纪大了,没法再像以前那样拿到路边卖,但他们不懂电商,家里的佛手销路成了问题”。

  邢小兵说,因为销路不好,他的父母前几年停种了佛手。现在他回来了,全家又动了起来。自己家20亩佛手不够卖,就带动邻居一起卖。“去年光我父母种佛手就赚了20万元,我这算是带动小家的同时也带动大家一起致富了吧!”他开玩笑地说。

  年轻人为老产业带来新思路,又不断吸引更多年轻人回村。全新的销售模式大大提高了村民扩大佛手种植面积的积极性。

  如今,北山口全村佛手种植面积约1200亩,年产值约6000万元。全村1760名村民中,从事佛手产业的约占60%。这其中,纯粹只种佛手的家庭仅三成,剩下的七成家庭基本由年轻人接手开拓新的思路,做电商、做直播、研发产品、设计包装……形成了与之前截然不同的产销模式。

  “自从开始卖青果,佛手卖得一年比一年早。去年8月开卖,今年5月客户就找上门了。地里能剪的青果已经不多,村民说照这速度下去,到秋天就没黄果卖了。”邢燕,金华市山口生态农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村里人都叫她燕子。今年1月,她放弃外面每月数万元的高薪,回到村里,成为这家村集体企业的负责人。

  燕子从小看着父辈辛苦种植佛手,从初中开始,她就骑着自行车到市区人民广场帮家里卖佛手,深知其中的艰辛。当村里说要成立公司,帮助村民研发衍生产品、兜底销售、开发旅游业时,她义无反顾地回来了。“如果能通过我们年轻一代的努力把北山口村几百年来的佛手产业做大做强,带动村里人一起富裕,那就值”。

  在该村装修精美的展销厅,燕子抖音直播销售他们村的佛手产品:佛手蜜饯、佛手蜜、佛手丝、佛手酒、佛手香薰……“买的人很多,都没货了。上次有个公司一次性跟我们订了1000个佛手礼盒。”今年端午节,她制作了1万多个佛手香囊,即便最贵的要48元一个,也在两天内销售一空。

  平时,她会经常到地里拍一些种植、养护的视频发在抖音号上,增加北山口和金华佛手在网络上的曝光率,“佛手产业其实还有很多可以做,需要更多年轻人来继承和创新。”

  临走时,记者留意到,村委办公室旁边正在施工。这是建设中的北山口村文旅会客厅,内有游客接待中心、书吧、3A级厕所和一个涉及该村佛手产业、智慧农业的大数据分析“驾驶舱”。

  村子的东边,一个现代农业智慧大棚也在建设中。占地120亩的连栋大棚可以自动控制水分养分,实现水肥灌溉一体化、病虫害监测、异常自动报警,预计8月能建成,“这是村里给村民做的一个现代农业样板,希望能更多地改变传统种植模式,吸引更多年轻人回村,不光回来卖佛手,还种佛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