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31 12:31:34 浏览: 次
聚贤茶楼位于江南水乡的繁华街市上,三层楼的建筑在一片低矮房屋中格外显眼。红漆门楣上挂着聚贤两个大字的金字匾额,门前石狮威武,显示着这家茶楼的不凡地位。
他生得五短身材,面容精明,一双小眼睛总是滴溜溜地转个不停。别看他其貌不扬,但做生意的本事却是一流。茶楼里的龙井、碧螺春、铁观音样样精品,连官府的老爷们都经常光顾。
这日黄昏时分,夕阳西下,街市上的喧嚣渐趋平静。茶楼里还有几桌客人在慢悠悠地品茶聊天。王掌柜正在柜台后面算账,算盘珠子拨得啪啪作响。
好咧!王掌柜亲自去泡茶。他取出珍藏的明前龙井,用山泉水细心冲泡。茶香袅袅升起,整个茶楼里都弥漫着清香。
王掌柜心中暗喜。能得到这样一位有品位的客人认可,说明自己的茶确实不错。他在一旁站立,准备随时为客人添茶。
此时,茶楼里还有两桌客人。一桌是几个商人模样的人,正在讨论着生意经。另一桌则是几个读书人,正激烈地议论着时事。
坐在窗边的客人静静地听着,脸上没有任何表情。王掌柜注意到,每当有人议论朝政时,这位客人的眼神就会变得更加专注。
夜色渐浓,街上的行人越来越少。商人们结账离去,几个读书人也陆续告辞。偌大的茶楼里,只剩下王掌柜和那位神秘的客人。
这个问题让王掌柜心中一紧。他看了看四周,确认没有其他人后,小心翼翼地说:小民不敢议论朝政。只是觉得,皇上圣明,只怕是下面的官员不得民心。
客人微微一笑,突然吟诵起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两人就此聊起了诗词歌赋。王掌柜虽然只是小商人出身,但多年来接待过不少文人雅士,耳濡目染之下,对诗词也有一定的了解。而这位客人的学问更是渊博,无论是唐诗宋词,还是经史子集,都能信手拈来。
不错。苏轼此人,文章盖世,但性情率直,不懂变通,屡遭贬谪。你觉得他这样的人,在朝为官是福还是祸?客人的眼神变得深邃起来。
客人转过身来,看着王掌柜,缓缓说道:实不相瞒,我出门匆忙,竟然忘记带银钱了。
王掌柜一愣,随即笑道:客官说笑了,一壶茶钱算得了什么。您今日让小的受益匪浅,这茶钱就免了。
王掌柜顿时面色苍白,冷汗直流。他想要下跪,但双腿却软得像面条一样,根本站不稳。
乾隆看着他的反应,脸上露出了一丝玩味的笑容:你不用害怕,我今日微服私访,只是想了解民情。你刚才说的那些话,我都听在心里。
皇...皇上恕罪!王掌柜终于找回了声音,小民不知圣驾,多有冒犯,死罪死罪!
茶楼内寂静得可怕,只能听到王掌柜急促的心跳声和轻微的呼吸声。月光透过窗棂洒在地上,在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王掌柜的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他知道,接下来的回答将决定自己和这间茶楼的命运。
时间仿佛凝固了。王掌柜能感觉到乾隆那双深邃的眼睛正紧紧盯着自己,等待着他的答案。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暗藏杀机。如果直接回答要付,那就是把皇帝当作普通客人,这是大不敬之罪。如果回答不用付,那就是承认皇帝可以白吃白喝,这是纵容君主奢靡的罪名。
更加危险的是,如果回答得不得体,很可能被认为是在讥讽皇帝没钱,这更是死罪一条。
王掌柜的大脑飞速运转着。他想起了刚才和乾隆的谈话,想起了苏轼的命运,想起了那些因为一句话不当而被治罪的文人墨客。
乾隆静静地站在那里,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但王掌柜能感觉到,皇帝的耐心是有限的。
王掌柜的这个回答,既没有直接说要付钱,也没有说不用付钱,而是用了一个绝妙的比喻。龙王是水中之王,河神只是地方神灵,龙王自然不会向河神上贡。这个比喻巧妙地暗示了皇帝的至尊地位,同时又避免了直接的表态。
但是,乾隆的表情依然严肃,甚至可以说是阴沉。他的眉头微微皱起,似乎对这个回答并不完全满意。
王掌柜的心脏几乎要跳出胸膛。他知道,光这一句话还不够,还远远不够。乾隆的反应告诉他,皇帝还在等待更完整、更完美的答案。
但是...王掌柜继续说道,他的声音变得更加稳定,眼神中透出了智慧的光芒。
此时此刻,整个茶楼仿佛被施了魔法一样安静。月光依然透过窗棂洒在地上,但那光影似乎也在屏息等待着接下来的话语。
王掌柜知道,接下来的两句话才是真正的关键。第一句话虽然巧妙,但还不足以完全化解这个危险的局面。他需要更加深刻、更加智慧的表达,才能真正赢得乾隆的认可,保住自己和茶楼的安全。
王掌柜面色苍白,但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他深知这一刻的重要性,一个字说错都可能招来灭顶之灾。
这句话一出,乾隆愣住了,眼神中闪过一丝玩味的光芒。这个比喻确实巧妙,既避开了直接回答,又暗示了皇帝的至尊地位。